《大秦帝国(全新插图珍藏版)》电子书在线阅读 您所在的位置:网站首页 大秦帝国 孙皓晖小说最初是哪一年出版的书 《大秦帝国(全新插图珍藏版)》电子书在线阅读

《大秦帝国(全新插图珍藏版)》电子书在线阅读

2024-07-11 14:54| 来源: 网络整理| 查看: 265

一部大作品一旦定型,任何修订都只能是修葺性的,而不应该是结构性的。我们中国人历史意识的基本缺陷,不在事实不清,而在是非不明。我们有庞大的史料库,对历史事件的记载与研究之丰厚,无疑为世界之最。可是,我们对中国文明历史的总体认知与阶段解析,以及对文明坐标式历史人物的价值评判等,既像是一片严重荒漠,又像是一个巨大泥潭。说荒漠,是因为我们几乎还没有文明史研究意识,说泥潭,是因为我们的历史意识充满了矛盾混乱陈腐臆断,纠葛交错,说不清任何一个文明史的基本问题。在这样的社会历史意识条件下,一部历史文学作品,最大的难点不是其所叙述故事的史实性,而是能否以新文明理念重新解读历史。解决了这个最大难点,这部作品的基本面就完成了。《大秦帝国》全新修订版的问世,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与北京世纪文景公司作出了巨大的努力,辛勤的劳动。重新排版、重新校订、重新设计、再度编辑,等等等等,时间紧迫,工作量极大。在世纪集团总裁陈昕先生的统筹指导下,在集团副总、世纪文景总经理施宏俊先生,副总经理王蕾女士的率领下,世纪文景的一群年轻朋友们蓬勃劳作,一体作战,殊多辛苦。责任编辑李文青及其所属小组成员杨越江、闫柳君,审读室何晓涛博士,营销编辑邓宇等,更是在具体工作中奋发认真,令人铭刻在心。在此,我对上海世纪出版集团的领导得力,对这些年轻朋友们的奋发劳作,再次表示衷心的感谢!另外,集团郭志坤编审提出了高水平的审读报告,在此一并感谢。二理清中国文明史,有两个最为基本的问题。第一个是如何评价秦帝国,第二个是如何评价儒家。从中国历史意识在 “前现代” 时期的呈现方式看,一个是 “非秦” 问题,一个是 “独尊儒术” 问题;从 “五四” 以来的近现代思潮看,一个是 “评秦” 问题,一个是 “批孔” 问题。也就是说,中国文明史的这两个基本问题,一直贯穿秦帝国灭亡之后两千余年的历史意识。从中国五千年历史看,所有涉及文明史的问题,都不具有这两个问题独具的普遍性与深远性。对夏商周三代的认知,对秦帝国之后两千余年文明史的认知,尽管也有普遍性问题,但其对我们民族历史意识的深远影响力,无疑远远逊于 “非秦” 与 “独尊” 这两个最基本问题。这部《大秦帝国》,正是基于澄清 “非秦” 烟雾而问世的。对于秦帝国及其赖以生成的春秋战国的评价,则有三个基本问题。第一个,对这三大时代文明史地位的总体认知评判。第二个,对秦帝国统一中国文明的总体认知评判。第三个,对秦帝国政权性质及其施政实践的总体认知评判。依据我们在秦后两千多年形成的历史意识,这三个问题的基本答案,几乎都是否定性的。第一个问题,我们已经形成的传统的普遍认知是:春秋战国秦帝国三大时代,都是中国历史上的黑暗时代。对这一理念的表述,二十五史中比比皆是。第二个问题,我们的传统普遍认知是:统一中国文明,开于秦而成于汉。事实上,我们将统一中国文明的历史功绩,更多地赋予了汉代,又以否定秦帝国施政实践的方式,实际否定了秦帝国作为统一文明正源的文明史地位。第三个问题,我们的传统普遍认知是:秦帝国政权是专制政权,秦帝国施政实践是暴政,秦始皇是暴君。总而言之,秦之为秦,“暴秦” 两字足以蔽之。传统认知构成的事实是,我们对自己民族与国家文明历史最基本坐标的确立,绕过了春秋战国秦帝国三大时代,而在事实上将夏商周三代与西汉看成了一个完整延续的文明史序列。中间最重要的枢纽时代,被我们全部确认为黑暗时代,一体否定了。文明历史的真相,果真如此么?对隐藏于深远历史烟雾之后的遥远时代,我们果真不能甄别么?三假如我们民族没有系统的史料,没有坚实的历史遗迹,而只有遥远模糊的碎片传说,也许,我们不会提出对传统认知的历史质询,而只能以传统的认知为认知,以传统的评判为评判。可是,事实恰恰相反,我们偏偏有世界罕有其匹的各种形式的详尽史料,文字的、考古的、实物遗存的,等等等等,林林总总,无比丰厚。对于技术性的事件研究、编年研究、局部细节研究而言,当然还有许多不清楚的时段与细节。但是,对于寻求社会基本认知的大视野的文明史研究,我们的史料对于理清自己的文明历史足迹,已经足够扎实了。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,我们仍然自囚于旧时代对中国文明史的陈腐认知,无疑是文明的悲剧。一个显然的要害是清楚的:我们的历史脚步是历代史官记载的,既往对这些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的评价,自然也是依据过去时代的价值理念作出的。我们可以不怀疑被记载事件的基本真实性,可是,我们对那些陈腐的评价标尺,则完全有充分的纠正理由。不是事实清楚,而是是非不明。这是我们的基本状况。在既定史实(史料)被普遍认知的情况下,以新的理念去整理历史,去重新解读评判历史,是每一个时代必须做到,而且能够做到的。任何一代人,都必须必然要用自身所处时代的文明理念来重新评价历史,借以确定该时代前进的历史根基。战国时代,如果没有当时思想家群体秉持 “法后王” 理念而立足现实对历史作出的深刻反思,就不会有一浪接一浪的变法运动,从诸侯分治到统一国家的文明跨越也不会完成。从更为广阔的意义上说,人类各个国家的思想史与学术史,都显示了这样一个基本事实:作为人文领域的基本阵地,历史学第一要做的大事,是理清一个国家的文明历史脉络,并确立该国该民族最基本的文明历史坐标;国家民族以这种文明史研究为基础,进而形成国家民族的文明话语权。我们的现状,远远不是这样的。我们的历史研究,在明清两代思想禁锢下形成了考据主义传统,对历史基本上只作技术性研究。1840 年之后,直到今天,将近两百年,我们仍然没有从根本上走出这一传统,长期沉溺于事件研究、编年研究、技术细节研究。当然,这些研究是需要的,也是各个国家都有的。但是,任何文明发达的国家,都没有因为具体的技术性研究而忘记文明史课题。只有我们,被历史这壶老酒灌醉了,失去了清醒的文明评判,呼呼沉睡在传统的大梦里。梳理文明史并给国家民族提供文明话语权,是一代学人的基本使命。漠视这一使命,是我们的文明悲剧。四《大秦帝国》,是一部历史文学作品。作为基于澄清历史烟雾而创作的一部文学作品,人们自然有理由认为它是理念先行的。对此,我的说法是:《大秦帝国》是一部精神本位的作品。尽管,当下文学的沉沦,已经使人们对 “文以载道” 这样的命题嗤之以鼻了。但是,我赞赏这种精神。文若无道,人何以堪?虽然如此,作为历史文学作品,除了基于连接历史断点而生发的必要的文学虚构,以及基于集中体现历史精神而对局部人物关系的调整之外,《大秦帝国》对历史的叙述是忠实的。惟其忠实于历史的真实,《大秦帝国》连绵不断的激烈冲突与无数烈士英雄的风骨节操,是战国历史真相的实然,而不是我所 “想象” 出来的。所以选择文学形式,是因为那个时代太过遥远,人们已经很难有真切的感觉了。文学的细节真实是根基,大量的鲜活细节在历史研究著作中是无法呈现的。通过文学的细节真实与生活质感,特定的历史风貌与历史精神,会以涓涓细流渗透我们的感知,使时尚而沉沦的当代人有亲切的认同。当然,未必人人感觉如此。但是,作为走进后人精神世界的一种历史生活,大约这是最为合适的方式了。秦帝国的根本伟大处,不在于统一了国家,而在于统一了文明。惟其有统一的中国文明,我们的民族虽历经劫难,但生命永恒。体验秦帝国历史的骄傲感,正在于她穿越历史而照耀我们精神的生命力。正因为如此,作为深度再现帝国文明创造力的文学作品,无论因为作者的局限而有多少缺点,它的历史精神与基本理念,都是经得起历史考验的。



【本文地址】

公司简介

联系我们

今日新闻

    推荐新闻

    专题文章
      CopyRight 2018-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